|
每日配送超千份物资
“一觉醒来,买不到菜了。”疫情中的上海,许多居民面临买菜难的困扰。
据悉,受外卖骑手被封控在小区、一些电商大仓因防疫暂时关闭、部分地区陆路运输不畅等影响,上海的物资保障工作面临挑战。当下,上海正在努力恢复运力,推动电商平台大仓等应开尽开,超市卖场等重点保供企业的线下门店,也在逐步恢复营业。
在这个特殊时期,许多物业公司积极承担责任,打通社区物资派送的“最后一百米”,为隔离业主派送蔬菜粮食、收取快递,对业主的其他需求也尽可能帮忙达成。
据融创服务方面称,自上海发布全市分片开展核酸筛查的通告起,融创服务在上海的各项目防疫小组,集结了26个社区百余位工作人员,紧急投入防疫工作,守护近20000户业主,12小时排班、24小时待命,站到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岗位上。
为解决业主反馈的“电商买菜平台配送时效慢”问题,上海融创外滩壹号院项目团队联系周边商业超市,推出3个套餐供业主选择;同时成立专人采买小组,解决了隔离期间最迫切的问题,有业主称:“再也不用定闹钟抢菜了”。
此外,上海桃花源的管家,不仅在社区封闭前提醒业主囤货,还采取分批次派送的方式满足业主的日常所需:今日配送蔬菜水果、明天配送面包甜品。
融创壹号公馆则联动物业自营电商平台,上线零食、坚果、瓜子等休闲食品,日均到货300+的箱量。有业主感慨:我们成了人人羡慕的“别人家的物业”了。
海伦堡物业方面也称,由于运送生活物资的车辆不能进入小区,物业人员便化身“物资配送员”,每日将物资消杀后,从小区入口处运送到楼内,交给楼栋志愿者、或挨户派送至住户家门口,保障业主居家生活的基本需要。
据该公司统计,为满足业主和住户诉求,项目员工平均每人每天为业主送外来物资63次,每个项目每日平均为客户送外来物资1236次,员工每人每日平均微信步数32322步。
高强度工作下,有社区出现物业“大白”累倒的情况。这时,不仅公司送来药品和食物,街道准备专门的休息点,业主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感谢。有人送来60箱香妃柑,有人耗时6小时蒸了一大盘包子,还有人联合集资为物业送来1箱番茄、6箱自嗨锅、1500只医用口罩、150瓶酒精和100支免洗消毒凝胶......
组织服务队为业主买药
疫情封闭管理之下,日常用药采买,成为居民面临的一件大事,尤其是一些受到严格管控的精神类药物、以及需要定时吃的慢性病药物等。“隔离期间,最担心的就是原本就有医疗需求的业主,疫情下出封控区难上加难。”有物业人称。
因社区物业人员数量有限,不能腾出人手专门买药,一些物业人组织起志愿者队伍,专门负责业主的买药送药工作,上海·海伦广场项目经理陈小斌便是其中一员。
据悉,陈小斌组织成立了物业志愿者服务队,平均每天帮助二十多户业主购药。疫情管控下,人和机动车出去都需要通行证,做好防护措施后,陈小斌和服务队轮流跑腿,每日安排2名物业志愿者骑电瓶车前往13公里外的医院,挂号、排队、缴费、领药。
“业主一般是在前一天,通过微信把药品清单发给物业志愿者,次日由物业志愿者完成药品采买后,采取无接触配送方式,按照业主需求及结算小票,仔细核对药品无误后,将药品放置至业主家门外,电话或微信联系业主领取药品。”海伦堡物业称。
在解决一些精神类药物需求时,物业人更加谨慎。上述公司称,此前有住户在群里求助,自己的常备药喹硫平用完,同小区恰好有人有这款药,但住户吃了身体不适。于是物业人员一边安抚业主、寻求派出所帮助,一边联系各方,最终帮这位业主配到一周的药物。
融创上海精彩天地项目经理朱烨,也经历了类似事件。据悉,小区有老人患有高血压和肺部疾病,长期服食的药已经吃完,但子女长期在国外没法帮忙。朱烨知道后,便赶忙拿着老两口的医保卡,前往社区医院帮助老人配药,同时安抚好老人的情绪。
在上海的各个角落,这种事情还有很多,其中不仅有物业人的坚守,还有邻里互助、彼此支撑。每日上门照顾老人、帮业主送宠物到医院、为孕妇搭起“绿色通道”、为隔离在工地的人送吃的,每件细微的事情,背后都凝聚了人们对抗疫的决心、对自由的渴望。
当下,上海的抗疫工作已进入关键期。所幸的是,许多“无名的”的物业人,在非常时期坚守在社区角落。“工作到凌晨已经是常态,凌晨两三点给业主解决紧急事件,也是常有的事情。”物业人正靠内心的坚守,奔波在路上,昼夜未止。
|
|